Laurenfrost's Blog.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Logis-Tech Tokyo INNOVATION EXPO 2025

参观国际物流展有感

Contents

其实是上周五下午去的,在东京 Big Sight(也是每年 Comic Market 举办的地方)。后面连休几天摸了,没有及时整理一些感想,现在再回忆就感觉一切都很模糊。在会场里面的时候当着别人的面,不好意思怼着人家脸上硬拍。现在想写点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感觉挺后悔的。

图1 经典 Big Sight 神秘造型的会议栋

这次展示会去的时候是最后一天,下午开完会从家里出发。等到 Big Sight 已经 15 点了,而展会结束是 17 点,总共去了大概两个小时。虽说没有看到太多细节,不过每个展位转一圈的时间还是够的。 实际场馆内也没有非常拥挤,跟我基于 Comic Market 和 Comitia 的经验相比完全不是同一个规模。可能这就是行业展会跟兴趣展会的区别:上班出差已经很辛苦了,社畜们没有必要相互折磨。

图2 入口处摆放的看板

说起来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参加物流相关的行业展会。入场的时候需要提交自己的名片,然后展会方发给我一个带挂绳的入场卡。因为我属于参展企业,所以给了我这个绿色的小卡片。 如果要是一般入场的话就得交 3000 日元(其实也就两顿拉面钱)以及自己的名片,他们会给你打印一张白色的入场卡。 白色入场卡上面首先会用大字写上你所在的行业:制造业、运输业还是什么别的服务业。下面则会用小字写上你的名字、公司名字、公司职位。这些信息都是你入场时提供的名片上的信息。最后还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出来里面也是一样的内容。 如此一来参展企业一眼就可以看到你是不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他们也会根据这个调整他们的推销思路。

图3 参展企业的挂牌

然后我就踩在这个坑上了。其他公司为了宣传效率,同时避免同行打探,他们对其他参展企业热情不高。有好几次都是展台前的小姐姐热情地向我递宣传册,下一秒看见我胸前的绿色卡片,一瞬间热情就消散了。 这种体验感觉还是蛮打击人的。我理智上知道她们只是为了提升商谈效率,但我总有一种我长得太丑吓着她们的罪恶感。

图4 一些物流机器人展台

来物流展首先就惊讶于它的丰富程度。我来之前对能看到的东西有心理准备,但来现场看了之后依然感觉超出想象。其他不提,我没想到连做胶带的公司也来参展,他们展示的产品是贴在地面上用作标记的耐磨胶带。 虽说都是物流,但这也算“物流行业”?着实是把我惊着了。

一般一提到物流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快递行业。放国内当然是顺丰之类的品牌,搁在日本那就自然是日本邮便、YAMATO、佐川急便等等。网购的时候几乎总是他们在为像我这样的终端消费者送货。有趣的是展台里并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进场之前的就能看到的位置搭了临时窗口,提供邮递服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展示:我不必高调宣传,因为我无所不在。而且每次去 Comic Market 的时候也都能看到他们,同样是在这个 Big Sight 里,有种见到老朋友的熟悉感(

从东 4 的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各个地产公司的展位,野村不动产、三井不动产、Daiwa House 等等公司的展台都聚集在一起。一开始完全没想到会有他们的展位,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货物流转需要仓库和物流转运中心,没有地产公司就是谁来建设和维护物流中心呢?这可能算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了。仿佛是为了展示自己雄厚的实力,这些大公司的展台占地面积同样巨大。而他们的展板上则不约而同地介绍了在日本/全球拥有的各个大型物流中心,以及规划/在建的地点。

以我浅薄的理解,他们这种服务应该是直接对接大公司。至于中等规模乃至小规模的公司则需要求助于其他运营仓库的公司。其中月岛仓库似乎就是在做这方面的业务。我走到他们展位前的时候他们很大方地给了我一叠资料。它们正在主推的服务之一就是高度细分的仓储空间。他们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把巨大的仓库划分为形状各异的区块,有仓储需求的公司无需租下整个/半个仓库,而是按需租赁仓库内的区块,只要区块内够放就行了。如此一来就可以提升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如果多出来的空闲空间可以租给其他小公司,也就相当于在整体仓库大小不变的前提下月岛仓库可租赁的空间变多了。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思路。

图5 三菱 LogisNext 展台

另外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三菱 LogisNext。他们在展示一款智能叉车,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许拍照,太小气了。国内类似的基于 SLAM 方案的机器人项目太多了,这本身不是有极大技术难点的问题。 听讲解说这个产品主要卖点是精度高,放歪了的货物也能识别,并找到正确角度把货物叉起来,并准确放进狭窄的货架上。只能说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确是有点落后了。

不过我注意到它们的叉车行动速度很快。虽然他们没有把这个作为卖点,但这至少体现了这个叉车端到端的处理延迟非常低。说明他们不是简单地缝合了开源方案,而是对系统整体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只能说他们的技术积累还是在的。

另外一点它们特别强调人的手动操控性。智能叉车要能从自动运行状态切换到手动操作状态,方便解决方案导入时的人机协作问题。 但这会不会有点太日本特色了:你都导入智能系统了,能不能一步到位把整个场地改造完啊。每次都说业内人手不足,结果人手都去搞这种低效劳动。实在是难评。此处手动放上维为表情包:<☝️😁 这就是 🇯🇵.jpg>(

逛到后面还看到了各种智能仓库的整体解决方案。机器人可以自动取货存货,乃至搬运整个货架。比较我也没实际见过真正的物流中心内部的样子,也说不上来什么方案优劣。只是比较惊讶地看到了中国企业参展,其中对我来说最知名的公司是以闭路监控系统/图像识别起家的海康威视。没想到它们成立了一家子公司 HikRobot。 他们的工作人员不太热情,面对来来往往的人流她们只是站在桌子后面聊天,非常符合本人对国内企业的刻板印象(x。远远地瞥了一眼桌子上的名片,是三个字的名字,估计多半也是中国人。但毕竟我身上挂着“参展企业”的牌子,我也没好意思硬凑过去拿宣传册。

图6 HikRobot 展台

倒是后面看到的一家大连的公司非常热情,没有管我胸前的卡片,很热情地用日语跟我介绍他们的产品。跟我介绍的这个老哥听口音像是国人,不过说话非常流利。他们的产品是可重复使用的工程塑料包装箱。特点就是可以方便折叠,压缩空箱的空间占用。而且可重复利用且便宜。这也是为环保做贡献了,天天搞那么多纸壳箱其实也挺浪费的。

图7 大连的某家公司的展台

逛完展会之后我回我们公司展位摸鱼去了,直到结束也没有英语/中文翻译的需求。听宫坂桑说去年来了很多讲英语的人,但今年却很少,也不知道为什么。神秘。待到展会结束就和 Arthur 一起离开了。